写作:学会记事
教学设计
1.
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2.启发学生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来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养成写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中的人和事的习惯。
1.
结合阅读课文,了解记叙的六要素,学会有详有略、条理清晰地叙写事件。
(重点)
2.体会并尝试在叙事中抓住细节,表达感情。(难点)
2
课时
。
◆
活动
一
:
导入新课
1
.
出示结绳记事的图片,问:同学们能看出这张图片上的人在做什么吗?
这就是远古时代的人在“结绳记事”。在文字产生以前,一些部落里的人,为了把本部落的风俗传统和重大事件记录下来,流传下去,便用不同粗细的绳子,在上面结成不同距离的结,
结又有
大有小,每种结法、距离大小以及绳子的粗细都表示不同的意思,由专人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记录,并代代相传。
后来,随着文字的产生,人们就开始用文字在龟甲兽骨以及竹简、木片上记事了。
可以说,从结绳记事到文字记事,人类记事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成长的历史。
因为有了古人的记事,今人才能了解那些悠久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可见,记事,不仅能帮助我们储存记忆,留住精彩,还能传承文明,发扬文化。
那么,如何把一件事记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活动二
:
技法指导
技法一、明要素,写完整
1
.
根据下列表格中关于课文《散步》的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把“散步”一事讲清楚的。
时间
初春
地点
田野
人物
我、母亲、妻子、儿子
起因
母亲病体刚刚康复,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
经过
出现矛盾
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解决矛盾
“我”陷入两难。
“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
母亲心疼孙儿,决定走小路,并让“我”在走不过去的地方背起她
结果
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家人稳稳地走在小路上
预设:作者将“散步”时发生分歧的原因、解决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试卷学生掌握情况分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