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2
课《
寓言四则
》
教学设计
1.了解寓言的特点,多角度理解本课四则寓言
故事情节
和寓意。
2.品味语言,读懂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
3.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
4.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寓意,培养健全人格,辩证看待问题。
1.了解寓言的文体特点,理解寓言的寓意,积累文言词语。(重点)
2.利用寓言培养发散的思维能力,指导学生自编或续编寓言。(难点)
2
课时
。
第一课时
◆
任务
一
:
导入新课
,了解作者
1.出示寓言故事图片,引导交流
问:这些故事有什么特点?
(1)故事很短;(2)主人公是动物;(3)运用了拟人化的写法;(4)具有讽刺意味;(5)说明了一个道理;(6)目的是给人们某种警示;(7)用一个浅显的小故事来讲一个深刻的道理。(讽刺性、哲理性、劝喻性)
2
.
了解文体知识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
借远喻近
,借古喻今,
借小喻大
,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写法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3
.
伊索与《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是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形式短小精悍,描写形象生动,比喻幽默。
伊索,弗里吉亚人,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被后人誉为“寓言之父”。奴隶出身,他善于讲寓言故事,用这些来讽刺权贵,最后遭到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成为《伊索寓言》,流传于
世
。
◆任务二:
领学《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梳理情节,探究寓意
(1)分角色朗读课文,老师、男生和女生分别扮演旁白、
赫
耳墨斯和雕像者。
(2)
赫
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
第22课《寓言四则》(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试卷学生掌握情况分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