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1
课《
女娲造人
》
教学设计
1.快速阅读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品
析
女娲形象
,
体会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
3.了解神话的特点,
体会神话的魅力,
激发想象力和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
1
.朗读课文,品析女娲形象,
体会联想和想象手法在神话创作中的运用。
(重点)
2.
了解神话的特点,体会神话的魅力,
激发想象力和探究未知领域的欲望
。(难点)
1
课时
◆
活动
一
:
激趣,
导入
故事
教师出示古代神话故事图片,学生猜。问:这些故事都有什么特点?
(
有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瑰丽的色彩以及奔放的情感。
)
引导语:远古时代,生产力水平低下,知识贫乏,人们对于一些自然和社会现象,比如日升月落、电闪雷鸣、人类自身来源等,不能科学地解释,于是被困惑的人们便通过幼稚的想象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并且依照人类的英雄形象,创造了许多动人的神话故事。人,到底从何而来呢?我们看看古人是如何解释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女娲造人》。
◆活动二
:
速读,复述故事
1.
快速
阅读
,
梳理出故事的情节
预设
:
女娲造人的缘由——女娲造人的过程——女娲想出人类繁衍的方法
缘由:荒凉寂寞,添点生气。
过程:揉泥成团造人,挥藤洒泥造人。
方法:男女配合创造、养育后代。
2
.生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内容要点,准备绘声绘色复述故事
3
.师指名生复述故事
◆
活动三:
品
读,
赏析
形象
引导语
:
女娲是一个女神,却处处显示出人的特性。围绕女娲的“神”性与“人”性,根据文中第一个
旁批的提示,勾画文中描写女娲的精彩语句,写出你的评价,旁批你的阅读感受和疑惑。
1.学生朗读并批注
2.小组交流阅读成果,师引导
(
1
)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预设:
一天变化七十次
;
揉黄泥造人
;
挥洒泥浆造人……
这些内容表现了
女娲具有
“神”的非凡能力和神
第21课《女娲造人》(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部编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