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题】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课型:新授
课
主备:
审核:
时间:
知识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说明不同区域生态退化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及其对国家生态安全的危害。
2、通过实地调查或观看影像,了解生态修复、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的实施方式和效果。
3、结合实例,说明建立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措施对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2、生态修复、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
【教学难点】
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和探究法;
归纳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黑龙江省小兴安岭林区的马用顺曾经是伐木英雄,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了手工年伐木1200立方米的全国纪录,相当于1个人完成6个人的工作量。马永顺算过一笔账——这么多年,他大约采伐了36000多棵树。马永顺下决心还上这笔“砍伐账”。至2000年去世前,他带领全家义务植树5万多棵,成为植树模范。
伐木英雄和植树模范这两个看似矛盾的角色为什么会融合在马永顺身上?
我国发展战略转变对保障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
讲授新课
】
一、生态退化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板书)
【老师】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快速增长,人类对自然的干预和破坏,不断加强其后果之一,就是导致生态退化。我们来看下面的图片。图上体现的是哪类生态环境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并回答。
1.概述(板书)
2.生态退化的区域差异(板书)
【老师】第一幅图展示的是乌干达的土地沙化,这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二幅图展示的是印尼加里曼丹岛热带雨林被破坏,第三幅图展示的是湿地萎缩,湿地包含湖泊,沼泽,滩涂等,第四幅图展示的是石漠化问题,这在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地区比较典型。
【学生】认真听讲记笔记
【老师】生态退化会带来哪些不利影响呢?结
3.3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 (教案)-【居易课堂】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教案+课件+练习(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