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05
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
了解新闻评论的基本特征。
2.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新闻评论的结构。
3
.
梳理支撑观点的新闻事实,体会文章语言运用特点。
1.了解历史史实,把握本文观点。
2.
培养快速、准确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3
.了解
“
南京大屠杀
”
的历史事实,不忘国耻,增强爱国责任感
。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新闻评论
概念及特点
新闻评论,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问题,运用
分析
和
综合
的方法,就事论事,就事论虚,有着鲜明
针对性
和
指导性
的一种新闻文体。
【微点拨】
新闻评论
新闻报道传播事实信息,新闻评论发表
意见
信息;新闻报道以叙述为主,新闻评论以
议论
为主;新闻报道的主要作用是告知信息,传播信息,新闻评论则旨在
针砭时弊
、
引导舆论
。我们所见到的
社论
、
评论
,
评论员文章
、
短评
、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都属于新闻评论。
【即学即练
1
】
“
钟声
”
是
“
中国之声
”
的简称,暗中蕴含有
“
警世钟声
”
的寓意。它是
人民日报
国际评论,以
“
钟声
”
为笔名的国际评论自2008年11月推出后产生了较大影响。以正面阐述中国对一些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的立场与主张为重点,在风格上以快速反应、尖锐鲜明见长。
知识点02
背景、文题、主旨
1、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201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这一天,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震撼人心的评论。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在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遇难人数30万左右。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国家层面举行公祭活动和相关纪念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
2、文题解读
公祭,公共团体或社会人士举行祭奠,向死者表示
哀悼
。题目简洁明了,直接点明了
“
国家公祭
”
的意义。
3、主旨点睛
这篇新闻评论围绕
“
国家公祭日
”
这一新闻事件,紧扣
“
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
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介绍全世界的正义之士
以
不同的方式纪念
死难者
和日本右翼分子
否认扭曲历史
的事实,态度鲜明地批判了
日本右翼分子
第0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学生版)-【精准资源】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