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2
.
1
动物的运动
课型:
新授课
教
材
分
析
《动物的运动》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学生通过学习运动系统组成的知识,揭示动物运动的本质,巩固和理解动物适应生存环境的重要意义。同时本节内容也是后面学习动物行为的基础。因此,通过本节知识的学习,可以达到进一步培养学生关爱生命,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目的。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1)
描述动物运动
的结构基础。
(2)
描述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
(3)
概述运动对动物的意义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挂图、做伸肘和屈肘动作等活动,认识运动系统的组成
,理解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产生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生命在于运动,培养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
重
难
点
运动系统的组成
。(重点)
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的过程
。(
重点、
难点)
教学过程
(一)
直接
导入,激发热情
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是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利用直接导入的方式,进入本节课内容的学习。
(二)
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
——明确教学目标
1.
展示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运动方式紧密练习,将知识融会贯通
(PPT展示)
蚯蚓的蠕动:只有肌肉,没有骨骼
蜗牛缓慢爬行:肉质足
蝗虫跳跃、飞行:有肌肉和外骨骼;三对足和两对
翅
鸟飞行:胸肌发达,前肢变成
翼
袋鼠跳跃:四肢发达
(后肢发达)
豹
奔跑、行走:四肢发达
2.
通过表格的形式总结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方式,提高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通过运动方式的总结,为后来学习运动系统的知识奠定基础
。
(三)
运动系统的组成——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以哺乳动物的
5.2.1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hz102试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