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3
软体
动物和
节肢
动物
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在学习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之后安排的学习内容。本节课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类,软体动物的贝壳和节肢动物的外骨骼都有保护作用。它是进化程度最高的一类,也是动物界的第一大类群。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分析,提升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
(2)通过分组实验,提高观察、判断、推理及科学实验能力。
(3)通过交流、讨论,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养成倾听和思考的习惯。
(4)通过列表比较不同动物的异同,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学习,更加关注我们周围丰富多彩的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趋利避害,更好地生活。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概述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测,暴露问题,激发热情
展示鱿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软体动物。
(二)
软体
动物——明确教学目标
1.图片展示常见的软体动物并进行简介(PPT展示)
蜗牛
、
扇贝
、
花蛤
,
并介绍软体动物的分类。
2.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课件出示缢蛏的内部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1)贝壳的作用是什么?
答:具保护作用。
(2)缢蛏是靠什么结构运动的?又是靠什么结构呼吸的?
答:缢蛏可以用足缓慢运动;用鳃呼吸。
(3)缢蛏是如何获取食物的?
答:通过身体后端的入水管吸收水,水流经身体一些器官后,再通过出水管排出体外。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并排出未消化的残渣。
(三)
节肢
动物——明确
5.1.3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学设计)-(hz102试卷)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