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
一
节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练习题
近年来,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的某市城市建设不断发展,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下表为2009~2013年该市土地利用(单位:km2)转换矩阵示意表(表中土地利用方式由所在行转变成所在列,对角线上的数据表示没有变化的面积)。据此完成
1
-2
题
。
耕地
建设用地
林地
水体
未利用土地
耕地
2 153.2
1 049.51
745.94
5.68
97.45
建设用地
536.4
1 021.09
171.98
20.42
34.33
林地
896.4
475.12
4 186.67
4.23
23.57
水体
10.84
31.53
19.65
122.93
0.72
未利用土地
36.45
92.91
21.93
0.64
15.11
1.
由表可知,2009~2013年该市废弃的建设用地主要用于( )
A.
耕地
B.
林地
C.
水体
D.
未利用土地
2.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该市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是( )
A.
林地面积扩大
B.
水体面积扩大
C.
建设用地增多
D.
未利用土地增多
【答案】
1.A
2.C
【分析】
1.从材料“土地利用方式由所在行转变成所在列可知,2009~2015年,该市废弃的建设用地,用于耕地536.44平方千米,林地171.98平方千米,水体20.42平方千米,未利用地34.33平方千米,因此主要用于耕地,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从表可知,林地支出(896.4+475.12+4.23+23.57)=1399.32平方千米,而林地收入仅为(745.94+171.98+19.56+21.93)=959.41平方千米,即林地面积减小,A错误;同理,水体支出大于收入,水体面积减小,B错误;未利用土地面积略有上升,并非开发殆尽,D错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面积减小,则该市可能出现的变化为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水平提高,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业人口比重下降,C正确。故选C。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完成
3
-4题。
国家
人口算数密度(人/
2.1 中国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习题-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选修3.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