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考点呈现】
1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素养解读】
1
.综合思维:把握水循环的原理,理解其地理意义,综合分析水循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地理实践力:在生产、生活中充分利用水循环原理解决具体问题。
【考点】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
一
)
影响水循环主要环节的因素分析
1
.
影响蒸发的因素分析
2
.
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二者呈正相关
流域面积
(
支流数量
)
同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
“
削峰补枯
”
的作用
地质条件
(
土壤质地
)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3
.影响下渗的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水下渗的影响
地面性质
硬化地面,如水泥地不利于下渗;沙质土壤利于下渗
坡度
坡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植被
植被越茂密,越利于下渗
降水强度
降水强度越大,越不利于下渗
降水持续时间
降水持续时间越长,越利于下渗
(
二
)
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有利影响
修建水库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跨流域调水:
能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植树造林、保护湿地:
能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地表径流减少
不利影响
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
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地表径流汇聚加快,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围湖造田:
能减少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其防洪抗旱能力,也能减弱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城市路面硬化:
能增加地表径流,减少
1.6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讲练)-【高考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新高考专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