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
课
三峡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1.
能借助工具书与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
2.
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
,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
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
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掌握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意,感受三峡之美。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征进行精简描绘的写景手法。
3. 了解骈文的特点,感受本文的节奏之美。
知识精讲
知识点01
作者、背景、文题、主旨
1.作者作品
郦道元
(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北魏地理学
家。他酷爱自然,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著有《
水经注
》这一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
2、背景链接
本文节选自《
水经注校正
》卷三十四(中华书局2007年版)。
郦道元
所撰《
水经注
》,名为注释《
水经
》
,实则以《
水经
》为纲,广泛补充发展,自成巨著。全书详细记载了
一千多条大小河流
及
有关
历史遗迹
、
人物掌故
、
神话传说
等,是我国古代
地理
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的
历史
和
地理
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文题解读
“
三峡
”
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和内容。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在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
4、主旨点睛
本文通过描写三峡
雄奇险拔
、
清幽秀丽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对大自然的赞美与喜爱
之情
。
【即学即练
1
】
郦道元,范阳涿县(现属河北)人,
北魏
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
水经注
》。《
水经注
》是我国第一部完整记录河流地貌的书,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因其文笔绚烂,语言清丽,被后人尊为
山水游记
。三峡:
瞿塘峡
、
巫峡
和
西陵峡
的总称。
知识点02
内容与写法
1、
写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先总体描绘
三峡概貌
,突出其
雄伟气象
;接下来,按照
特点
的不同,具体描绘三峡
四季
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脉之势,先写
“
夏水襄陵
”
之
峻急迅猛
,
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
的三峡
,转为
沉静
,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
另外,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
规律
。三峡之所以成为
“
峡
”
,是因为其两旁有群山约束,中间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
山
;水是峡之筋骨,所以后两段重点写
水
;第3段从动、静两方面写山水的特点;最后一段又将目
第10课 三峡(学生版)-【精准资源】2022-2023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讲义(部编版 ).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