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6
鸟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鸟》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章第六节的内容。教材在简单描述大多数鸟类善于飞行的基础上,引出“鸟的形态结构是如何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阅读分析相关资料等方法,来阐明鸟适于飞行的特征,最后概括出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并介绍了鸟和哺乳动物同属于恒温动物。为第七节《哺乳动物》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探究活动,阐明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
(2)通过举例及科学辩证,说明鸟与人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鸟的相关资料阅读和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和具有善于搜集和积累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鸟类的生存状况的调查,引发学生保护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意识。
(2)通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征活动,树立学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和观察“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阐明鸟类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重点)
探究“鸟适于飞行特点”这一实验过程及组织教学;呼吸系统中关于气囊辅助肺呼吸的理解。(难点)
四、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测,暴露问题,激发热情
展示各种无脊椎的动物类群,对比其特征,让学生进行完善。
现存的最大鸟是鸵鸟,身高可达2.7米,体重可达320斤。世界上最小的鸟——蜂鸟,目前发现的鸟中最小的一种。身长约5.6-6.5厘米,平均体重只有2克,因为专门吸食蜂蜜,所以也被称为吸蜜蜂鸟。黑白兀鹫能在11000米的高空飞行,是人类已知的飞的最高的鸟类
。
学生通过对各种鸟类的认识,拓展了视野,增加了兴趣,引入本节课鸟类的学习。
(二)
多种多样的鸟
——明确教学目标
1.
5.1.6 鸟(教学设计)-(hz102试卷)八年级生物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