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网首页 中考试卷 中考语文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x

DOCX   13页   下载0   2025-02-13 6928字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x 第1页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x 第2页
剩余10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初中 文言实词 一本通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 乘 乘 【说文解字】 “乘”(chéng),这是一个会意字。甲骨文的“乘”字,上部是一个“大”,在此表示人;下部则是一个“木”,在此表示树木。两形会意,表示个人高高地爬登到一棵大树上。金文在如“大”的人形下部,又增加了两只脚。小篆则因“大”形断裂发生讹变。楷书经由隶变过程时,再次发生讹变,缘此写作“乘”。 甲骨文的“乘”字,构形十分原始,但表义却十分明晰。大概上古先民常常上树以作观望吧。“乘”的本义为爬高、登上,如《 列子 ·黄帝》:“俱乘高台。”由登上又引申为乘坐交通工具或牲畜,如“乘车、乘船、乘马”等。由此又引申出凭借、驾驭之义,如《 孟子 ·公孙丑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又如“乘风破浪、乘兴而归”等。这个意思在现代口语中多说“趁chèn”。 古代,人们将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为“一乘”读作 shēng。如:“千乘之国,万乘之君。”因为乘车由两个“两”(两匹马拉的车)构成,二加等于四,二乘二也等以四。因而,“乘”被命名为后一种计算方法的名称,即“乘法”。“乘”也是古代佛教教义的名称,如“大乘、小乘”。 【字义例释】 ①(量)( shēng )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例】车六七百乘(九下司马迁《陈涉世家》) ②(动)驾,骑,乘坐,坐 【例】公与之乘(九下左传《曹判论战》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的字 (1)忽复 乘 升梦日边( )《九上李白《行路难》) (2)虽 乘 奔御风( )(八上郦道元《三峡》) 【拓展阅读】 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 ——《石钟山记》 1.解释加点的词语 独与迈 乘 小舟 ( ) 2.翻译文段 答: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第九编 乘、旦、方、奉、服、负、更、孤、固、顾-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x
推荐试卷
联系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