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
辑:如何对事实进行艺术加工
+
我在
2035
年
一、名师说法
提倡加工
拒绝编造
——中考作文拘泥事实和胡编乱造片断
升格
写记叙文一定要写出真情实感,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强调写真情实感并不等一定要写真人真事,容不得半点虚构。问题
在于虚构不能
胡编乱造,而一定要以生活为基础,要合乎情理,符合生活逻辑。纵观中学生的记叙文,或者绝对实话实说,不敢有半点
想像
,或者把虚构和胡编乱混为一谈,不顾生活事实,任意编造,这两种
极端都
不可能写好记叙文。
一、拘泥事实
不会加工
鲁迅
先生指出过:写一个人,为了突出他的个性特点,他的衣服可以是北京人的,帽子可以是山东人的,鼻子可以是北京人的,鞋子可以是山西人的
,
即
“
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
。
这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法,
同样适用于学生的作文写作
,但有些同学写记叙文,
拘
于事实,误以为真实就是原封不动地记录生活,不会对生活事件进行
艺术加工
,因而文章缺少感染力。
○
病文呈现
【话题作文: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浙江绍兴)】
奶奶去世后,爷爷一直自己一个人住在小土屋里,不肯跟我们住在一起。后来,邻居都陆续搬到前景较好的镇里居住,爸爸也有这样的打算,准备带着爷爷一起住到镇里。一切准备就绪,可爷爷却执意要守着他那小土屋,爸爸心想,总不能撇下老爷子去镇上,就陪着爷爷一起守着那一亩三分地。两年后,小镇成了黄金地段,房价飙涨,原先搬进镇里的邻居们就凭几间房子成了富翁,我们
家损失
了几十元,可爸爸并不当一回事,依然有说有笑,似乎比那些发了财的老邻居还开心。
○病理分析
爸爸没有沾到拆迁的便宜依然很开心,的确是一位“
微笑着,去唱生活的歌谣”的人
物,但由于只有概括性的叙述,而缺少生动的细节描写,人物形象不够鲜明生动,缺少感染力。究其原因还在于过于拘泥事实,缺少
想像
,不敢或
第23辑:怎样改写成语故事+我在2035年-2022年中考语文作文备考之名师说法+猜题指导.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