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上海市
16
区
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线下):社科文阅读
2022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线下)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从“菊落之争”重新审视博物学
①北宋王安石《残菊》的前两句为:“黄昏风雨打(瞑)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修说:“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用《楚辞》之中“夕餐秋菊之落英”来证明自己是正确的。于是,二人拉开了菊落之争的大幕,之后不断有士人加入辩论队伍。从争辩中可以看到宋代士人引经据典来证明菊有无落英;但也注意到他们改变了追求博物知识的方式,从故纸堆中走出,用亲事雍培的事实来佐证菊有无落英。这与重视实践和重归经典的宋代博物学不谋而合,也使得大量与中国传统博物学特征相契合的植物学专著涌现出来。
②蔡絛的《西清诗话》记载:“欧阳公见王荆公诗:‘黄昏风雨暝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笑曰:‘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因戏曰:‘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荆公闻之,怒曰:‘是定不知《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欧阳九不学之过也”。南宋人史正志在《菊谱》记录道:“王介甫武夷诗云:‘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欧阳永叔见之,戏介甫曰:‘秋花不落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介甫闻之笑曰:‘欧九不学之过也。岂不见《楚辞》云:‘夕餐秋菊之落英’。”
③王安石的“残菊飘零满地金”本没有错,南宋人史铸便在《百菊集谱》中列举前人诗句来证明菊有落英,同为南宋人的史正志也以亲身实践来说明菊花瓣扶疏者多落、结密者不落。实际上,后来学士也多未在王安石的诗句上做文章,而是将注意力放在他所持论据“夕餐秋菊之落英”上。经文献考证,“落”乃始义,“英”作叶解。“落英”为初生之苗叶,并非王安石所理解的落地菊英。
④诸多士人在详考“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后便戛然而止,原因或是众士人虽多为饱学之士,却不务农事,在园
2022届上海市16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线下):社科文阅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