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首》学
案
第一课时
《
石壕吏》
沉默的一夜
【
主题与课时
】
人民教育出版社
版
语文教材八年级
下
册第
六
单元
《石壕吏》
(1课时)。
【
课标要求
】
1.
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的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
重积累
、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
学习目标
】
1.
朗读诗歌,读准
字音
节奏,读出
杜诗的沉郁顿挫之感,体会古体诗的特点。
2.
借助注释和工具了解诗歌大意,品读诗歌,理解人物形象,学习叙事诗的艺术手法。
3.
研读诗歌,
结合时代背景
和诗人经历
体悟
诗人博大情怀
。
【
评价任务
】
通过活动一,达成并检测
学习目标1
。
通过活动二,达成并检测
学习目标
2
。
通过活动三,达成并检测
学习目标
3
。
【
学习过程
】
课前预学
一、
课前收集关于搜集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及
写作背景。
(一)
了解作者
杜甫
:
字
,自号
,
唐代最伟大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他的诗多沉郁顿挫
,
后人尊称他为
“
”
,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
“
”
,比如
“
三吏
”
、
、
,
“
三别
”
、
、
。
写作背景
公元758年,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眼郡(今河南安阳),胜利在望。次年春,形
势
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今河南孟州)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此时从洛阳回华州(今属庆西渭南),途经新安、石
壕
、潼关等地
,亲眼看见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忧愤交加,于是创造
第24课《唐诗三首》学历案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