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战国时期,社会上出现了大量以出卖自己劳动力为生的“庸客”,《韩非子》中就有主人以美食、钱币等招募“卖庸而播耕者”的记载。这一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
分封制趋于解体
B.
郡县制得以推广
C.
井田制遭到破坏
D.
宗法制逐渐强化
2.
下图是汉初藩封的历史变迁图。这一变迁(
)
A.
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B.
揭示了土地兼并严重
C.
反映了“推恩令”
成效
D.
表明了人口大量增加
3.
“土河”是唐代的一种军事侦察方式,即“于山口贼路,横断道,凿阔二丈,深二尺,以细沙散土填平,每日检行,扫令净平,人马入境,即知足迹多少”。近年,某遗址出土了一件被认为是体现该侦察方式的纸质文书。此文书最有可能出土于(
)
A.
四川绵竹剑门关遗址
B.
广东广州“蕃坊”遗址
C.
新疆尉犁沙堆烽遗址
D.
陕西西安“西市”遗址
4.
1125年,宋使许亢宗奉命赴金,途经“契丹东寨”,记录道:“当契丹强盛时,虏获异国人,则迁徙杂处于此……故此地杂诸国风俗。凡聚会处,诸国人语言不能相通晓,则各
汉语以证,方能辨之。”这表明(
)
A.
通用语言具有重要作用
B.
民族交往促进语言融合
C.
儒家文化占据主导地位
D.
民族团结推动边疆稳定
5.
下表是历代正史对部分游牧民族的记载。
民族
记载
出处
匈奴
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
《
2024年1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适用地区:黑龙江、吉林)(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