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以及
防灾减灾
【考点呈现】
1.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2.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危害。
3.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素养解读】
1.区域认知:明确常见自然灾害的多发区及分布。
2.综合思维:解释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和防灾减灾措施。
3.地理实践力:能够辨别常见自然灾害及其危害,帮助学生学会自救与互救。
【考点】
一 气象灾害
1.
洪涝灾害
分布
我国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广大山区也常受到洪水侵袭
成因
①
来水大。影响因素:气候——降水多,降水变率大,如季风气候;水系——流域面积大,支流多,入海口少;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②
排水不畅。影响因素:地势低洼,不易排出;河道弯曲,排水不畅;河道淤积;占用河道。
③
调洪蓄洪能力差。影响因素: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危害
淹没农田、聚落等,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还会引发生态环境问.制约区域经济发展,洪涝过后易引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
2.
干旱灾害
分布
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华北地区的旱灾最严重
成因
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
危害
极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畜牧业,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
3.
台风灾害
成因
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分布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西北太平洋,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多发于夏秋季节
危害
带来狂风、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灾害并导致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发生,破坏农业及交通、通信设施,危害近海养殖,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
4.寒潮灾害
分布
在我国,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地区,自北向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
1.10.1 气象灾害与地质灾害以及防灾减灾(讲练)-【高考君】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全考点精讲练(新高考专用).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