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4
鱼
课型:
新授课
教
材
分
析
《鱼》是继学习了无脊椎动物之后的第一类脊椎动物,利用八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的特点,逐步的引导学生去探究更加复杂的生物体结构,从而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为后续学习其他种类的脊椎动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能力:
(
1
)
说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
;
(
2
)
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
(
3
)
举例说明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
4
)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能力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发展状况及其保护。
重
难
点
鱼的主要特征。(重点)
鱼水中生活相适应的特征。(难点)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检测,
复习导入
,激发热情
展示各种无脊椎的动物类群,对比其特征,让学生进行完善。
(二)
鱼
——明确教学目标
1.从无脊椎动物过度到脊椎动物
(PPT展示)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它们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脊柱,统称为无脊椎动物。鱼、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和哺乳动物身体内都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统称为脊椎动物。
展示多种多样的鱼(学生和老师共同探讨)
带鱼
三文鱼
比目鱼
青鱼
鳙鱼
草鱼
石斑鱼
鲨鱼
学生们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
三
)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课件出示
鱼
的结构图,让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经验思考以下问题:
(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
)
鱼之所以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
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2.能在水中呼吸。
鱼的外形有什么特点?是否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答:
鱼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水流入鱼口后,从什么地流出?流入的水和流出的水,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哪些变化?
5.1.4 鱼(教学设计)-(hz102试卷)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生物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