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虚词的用法及例句(一)
(之、者、也、虽、然)
文言虚词
在文言文中一般不作句子成分,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其主要作用是组合语言单位。
虚词种类: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代词七类。
常见文言虚词共18个
:
之、者、也、虽、然、而、与、其、且、因、于、为、所、以、焉、则、乃、何
。
一、“之”
1.用作代词
(1)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我”、“他们”、“她们”、“它”、“它们”。
一般用在动词后面,作宾语。
例句:问所从来,具答之。(代人,指桃花源中的人,相当于“他们”)(《桃花源记》)
例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代词,指学过的知识)(《论语》)
例句:得
之
心而寓之酒也。(代山水之乐)(《醉翁亭记》)
例句: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代人。他,指曹刿。)(《曹刿论战》)
例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代千里马)(《马说》)
例句:以其境过清,不宜久留,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情景。)(《小石潭记》)
例句:
亲戚畔之。
(代指寡助之至的君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例句:
彼竭我盈,故克之。
(代指齐国军队)(《曹刿论战》)
例句: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代指陈胜)
(《陈涉世家》)
(2)指示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这”、“这样”“这件事”、“那”、“那样”等。
例句:渔人甚异之。(指代渔人前面所看到的景象。)(《桃花源记》)
例句:属予作文以记之。(代重修岳阳楼这件事)(《岳阳楼记》)
例句:肉食者谋之。(代这件事。)(《曹刿论战》)
例句: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代齐威王纳谏这件事)(《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作助词
(1)用于定语和名词之间,相当于“的” 。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例句:菊之爱,陱后鲜有闻。
《爱莲说》
例句:朝廷之臣莫不畏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例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
专题1 文言虚词用法及例句(一)-【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试卷学生掌握情况分析,试卷pptx文档在线免费下载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