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网首页 高考试卷 高考地理

地理热点21 雾-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docx

全国通用 通用版本 2022年 DOCX   12页   下载0   2025-02-11 8287字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地理热点21 雾-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docx 第1页
地理热点21 雾-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docx 第2页
剩余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高频考点 75     雾 雾 是由悬浮近地面空气中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天气现象,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 是液态的。 雾的成因 当空气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而空气的温度越高,空气中所能容纳的水汽也越多。 1 立方米的空气,气温在 4 ℃时,最多能容纳的水汽量是 6.36 克;而气温在 20 ℃时, 1 立方米的空气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 17.30 克。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同时水分子本身也会相互粘结,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气中的水汽超过饱和量,凝结成水滴,这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这也是为什么秋冬早晨多雾的原因。 雾形成的条件 一是冷却, 二是加湿, 三是有凝结核,增加水汽含量。 一种雾是由辐射冷却形成的,多数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气象上叫 辐射雾 ; 另一种是暖而湿的空气作水平运动,经过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气中的水蒸汽逐渐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雾,气象上叫做 平流雾 ; 有时兼有两种原因形成的雾叫混合雾。可以看出,能具备这些条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消散原因 一是由于下垫面的增温,雾滴蒸发; 二是风速增大,将雾吹散或抬升成云;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传,热量下递,近地层雾滴蒸发。 雾的持 续时间长短,主要和当地气候干湿有关:一般来说,干旱地区多短雾,多在 1 小时以内消散,潮湿地区则以长雾最多见,可持续 6 小时左右。 和霾的区别 一是水平能见度不同。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0 米,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 10 千米。 二是相对湿度不同。雾的相对湿度大于 90% ,霾的相对湿度小于 80% 。相对湿度 80% ~ 90% 是霾和雾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三是厚度不
地理热点21 雾-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docx
联系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