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北京疏璃河遗址西周墓地中,墓葬分为大、中、小三类,部分大、中型墓袝葬有车马坑。墓葬间没有明确界标,分为
6
个组群,组群中以大墓为中心,布局有一定规则,很少相互打破。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
家族观念约束加强
B.
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
儒家礼制约束强化
D.
族权与政权相统一
2.
西汉武帝时期修筑的居延边塞烽燧防御设施,到东汉中后期,逐渐失去其功能和作用(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缘于(
)
A.
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
刺史制度的实施
C.
地方治理政策改变
D.
地方豪强的崛起
3.
韩愈在《示儿》中言:“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此屋岂为华,于我自有余……安能坐如此,比肩于朝儒。诗以示儿曹,其无迷厥初(初心)。”类似诗歌还有白居易的《遇物感兴因示子弟》、李商隐的《骄儿诗》等,数量众多。唐朝十分重视推广此类诗歌,此举意在(
)
A.
鼓励文学创作
B.
促进理学传播
C.
宣传出仕思想
D.
加强基层教化
4.
宋太宗时规定,各路转运使不准随便上京奏事,遇“非常事,许乘驿入奏”。神宗时,特准部分转运使“如有要切公事,须合面奏者,即取旨”。徽宗后期,要求转运使“各条具所部无名之费、不急之务”奏报朝廷。据此可推断(
)
A.
地方
2024年1月广西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试卷Word文档在线免费下载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