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网首页高一试卷高一语文

《灯》(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DOCX 5页 下载0 2025-02-083223字  免费文档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3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2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灯》(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第1页
《灯》(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第2页
剩余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 灯》 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 、 理解以 “ 灯 ” 为线索组织材料,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 、 把握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风格。 ( 重点) 3 、 体会作者寄寓文中的思想感情,即在抗战最艰苦时期唤起全国人民的希望。 ( 难点) 二 、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此时正值寒冷的冬季,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刺骨的冷风呼啸吹过,我们正在赶往回家的路上,当时已是夜深人静,大街上漆黑一片,寂然无声,就连雪花飘落大地的声响似乎都有能听见,此外更是无一人影存在,那么在这种境况下,大家最希望见到什么? ( 二)作者简介 巴金:中国现代作家,原名李尧棠,巴金为笔名, 四川成都市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春》《秋》(激流三部曲)《雾》《雨》《电》(爱情三部曲)此外还有小说《灭亡》《寒夜》《憩园》。 1982 年,巴金获得了 “ 但丁 ” 文学奖。巴金既是一位优秀的散文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 他的散文作品有很多,如《海行杂记》《随想录》等。 ( 三)写作背景 巴金写《灯》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极端困难的相持阶段,当时日军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接二连三的 “ 扫荡 ” ,实行了灭绝人性的 “ 三光 ” 政策;而国民党反动派在这时则掀起了第二次反动高 潮,并且还阴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的抗战前途在许多人看来,都是一片渺茫。中国当 时面临的局势就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血腥侵略,中国国土的大片沦丧,国民党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一切都有像 “ 噩梦 ” 一样使巴金感到窒闷。 20 世纪 80 年代初,巴金在 他的《创作回忆录》里谈到当时 的情况: “ 在桂林,生命的毁灭,房屋的焚烧,人民的受苦,我看得太多了!但是是不是这一切就把中国人民吓倒了呢?是不是就把中国的知识分子吓倒了呢?当然没有。 ” 的确,尽管当时是个漆黑
《灯》(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上册).docx
推荐试卷
联系微信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