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
文言实词
一本通
第七编
易、益、意、引、盈、语、再、止、曾、朝、
易
易
【说文解字】
易,汉语一级字
,读作
y
ì,最早见于甲骨文
,本义为将容器中低熔点的锡注入模具,铸造新器皿;由《
列子
·汤问》:“寒暑易节。”引申之义为换,交换;由《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引申之义为替代。
【字义例释】
①(动)交换
【例】
弗
敢易(九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②
(动)更替
【例】寒暑易节(八上
列子
《愚公移山》)
【巩固练习】
解释加点字
(
1
)虽千里
不敢
易
也(
)(九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
2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
易
安陵(
)(九下战国策《唐雎不辱使命》
)
【拓展阅读】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
解释加点的字
愿以十五城请
易
璧
(
)
翻译文段
答:
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
(
1
)交换
(
2
)交换
【拓展阅读】
1.
交换
2.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得到了楚人的和氏璧。秦昭王听说了这件事,就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交换和氏璧。
益
益
【说文解字】
益(拼音:
y
ì)是汉语常用字
,字形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其古字
形像
器皿中的水满溢而流出,本义为充满而向外流,后表示增益,本义由“溢”字表示。由满溢引申,指增加、增多,又引申指更加。由于增加了,得到的好处更多了,所以“益”又引申指好处。在古汉语中,“益”字还有超出、过度的意思
【字义例释】
①本义,动词:盛器水满而溢出
。义项后由“溢”代替。益,饶也。——《说文》
②动词:增加,补助。
【例】
曾益其所不能
(
八上
孟子
《
第七编 易、益、意、引、盈、语、再、止、曾、朝-初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一本通.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