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
64
地面沉降
一、地面塌陷
1
.
定义:指天然洞穴或人工洞室、巷道上覆岩土体失稳突然陷落,导致地面快速下沉、开裂的现象和过程。
2
.
类型:
(
1
)岩溶塌陷
(
2
)非岩溶塌陷,如矿区采空塌陷。
3
.
成因:
(
1
)地质:地下存在空洞(先决条件);地震引起上覆岩体破裂;
(
2
)降水:强降水,使上覆岩层自重加大;
(
3
)水文:河湖近岸地带的侧岸倒灌;
(
4
)人为:抽取地下水、地面施加荷载、人为爆破、车辆震动、水库蓄放水等。
4
.
措施:
(
1
)查明洞穴分布;
(
2
)洞穴清除填堵、遮盖跨越等。
二
、地面沉降
1
.
定义:发生在较大面积的地表高程降低、地面舒缓变性的现象和持续过程。
2
.
成因:
(
1
)构造运动;
(
2
)地面加载;
(
3
)地下水、油气开采等;
3
.
措施:
(
1
)减少或不开采地下水;
(
2
)将集中开采变为分散开采。
4
.
危害:
(1)
毁坏建筑物和生产设施;
(2)
不利于建设事业和资源开发。
(3)
造成海水倒灌。
三、地面塌陷与地面沉降的异同
1
.
相同点
(
1
)内涵:同属于地质灾害。
(
2
)表现:地面变形、高程下降。
(
3
)危害:对地面建筑、交通等有破坏。
2
.
差异
变形量
变形速度
持续时间
发生时间
发生区域
表现形态
地面塌陷
大
快
短(突然陷落)
常常无法预判
地下存在空洞
漏斗状、阶梯状等塌陷坑(面积小)
地面沉降
小
慢
长(舒缓变形或标高下降)
往往可以预判
多位于厚层松散堆积物分布地区
地面大面积下沉
【拓展提升】
读“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
.
该流域最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是( )
A
.
土地荒漠化
B
.
水土流失
C
.
水污染严重
D
.
地面沉降
2
.
有关该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沙尘暴强度和频率降低
B
.
气温日较差增大
C
.
城
地理热点10 地面沉降-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全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狙击与专项突破.docx